既然前面的文章剛好提到了人聲,那我就繼續延伸一下,繼續聊聊我也很喜歡的藍調音樂好了。
事實上,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一開始接觸到藍調音樂的時候,可能覺得它是一個很簡單的東西(它其實是,也不是:P),而且彈基本的五聲音階或藍調音階就可以“安全”了,再加上五聲音階簡單易記的指型,很多人都可以馬上的用它彈出許多音符,licks 等等。久而久之,可能拿起樂器就是一段五聲音階的慣性彈法。
我也遇過到一些的學生,很渴望能跳出這個框框,當然,你可以用各種方式,音階,licks 句子,和弦內音,inside,outside ... 來處理。不過我的建議是,我們先來好好聽聽藍調音樂里最重要的一樣樂器- 人聲
藍調是什麼呢?我覺得它就是個很坦白直接,說故事的音樂。而有什麼能比歌聲更能說故事呢? (哈哈吉他手別不服氣), 所以對於想要彈的更有新意的同學們,我的建議是我們來從人聲旋律的角度去學習說故事吧:) 一般藍調歌曲的旋律音都很簡單重複,但如果我們能仔細的去聽每句,甚至是每個音符的細節,節奏,情感,強弱。一定可以在旋律中有所發現的。
在這麼做的過程中,我的心得是一個短短的句子其實可以包含許多的東西,很多時候,那些細微的東西,都是不能在譜子上呈現出來的,只能靠你的耳朵與心去感受, 這對藍調音樂尤其重要。
我們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 會一直累積新的技巧手法,樂理知識等等,使我們對手中的樂器有更好的掌控,如果再加上心中有“講好一個故事”的渴望, 每個音符的重量會很不一樣的。這是個人的一點心得,希望能對感興趣的朋友有一點幫助。喜歡藍調的朋友,來模仿你喜歡的藍調歌手吧。 Make it sing, cry, scream, whisper, moan.......
Thanks for reading
Till next time
Thursday, April 19, 2012
Friday, April 13, 2012
CD Blues 兩週年 party, 16mins gig at VA
最近這兩個禮拜好忙啊, 來看圖說故事把, 哦,是看視頻!
CD blues 的兩週年生日Party, 當晚酒吧裏面基本被塞滿了,也來了好多朋友一起上去玩,我當天基本就開頭彈了一會然後就許多人上來Jam了:) (視頻裏就可以看到三位吉他手彈我的Red Devil ) 大家都玩的很瘋,有個人還把手鼓的面板都打裂了!
前面是Hoochi Coochi Man, 後來是Sweet Home Chicago ( 我們改成了Sweet home CD Blues) 的大Party ,也有我們16分鐘主唱上去唱哦:)
希望CD Blues 每年越辦越好,把更多喜歡藍調的朋友聚在一起。對了, 五月底也是CD Blues舉辦的第二屆北京藍調音樂節。喜歡藍調音樂的朋友別錯過啦Stay tuned for more info :)
4月3號16分鐘和Black VA和Black VA及另一支來自比利時的兩人樂隊JVK一起在VA演出。先來看看16分鐘的演出吧
我們主唱之前寫的一首歌,糾結先生Mr Twist
圓和Creep 我彈圓的solo的最後一個音,吉他斷弦了,當時吉他出了點狀況,弦換不上去,幸好Black VA 的吉他手借給我他的Telecaster讓我能在Creep高潮時回來,雖然我覺得還好,可是還是被主唱一直念.... 哈哈
XXRR aka Faceless Crowd 熙熙攘攘
北京北京, 一個奇怪的城市,一個充滿矛盾的地方,一個超過兩千萬人的聚集地。這首歌送給你
最後比利時的JVK樂團
他們這次來北京一方面演出,另外就是推廣主唱所設計的9弦琴。後來我也試彈了一下。 。 。看來我還是彈普通吉他就好了哈哈:)蠻有意思的設計,另外他們用Sampling pad 和loopstation 的想法也不錯。
希望你們看的有意思!
另外4月14號16分鐘會參加向槍砲玫瑰樂隊致敬專場我們會用16分鐘的方式重新詮釋三首槍與玫瑰的經典和我們的原創作品, 我覺得我們改編的都蠻有意思的:)跟原版相比很有我們自己的味道呢到時候再和大家分享
Thanks for reading
Till next time
CD blues 的兩週年生日Party, 當晚酒吧裏面基本被塞滿了,也來了好多朋友一起上去玩,我當天基本就開頭彈了一會然後就許多人上來Jam了:) (視頻裏就可以看到三位吉他手彈我的Red Devil ) 大家都玩的很瘋,有個人還把手鼓的面板都打裂了!
前面是Hoochi Coochi Man, 後來是Sweet Home Chicago ( 我們改成了Sweet home CD Blues) 的大Party ,也有我們16分鐘主唱上去唱哦:)
希望CD Blues 每年越辦越好,把更多喜歡藍調的朋友聚在一起。對了, 五月底也是CD Blues舉辦的第二屆北京藍調音樂節。喜歡藍調音樂的朋友別錯過啦Stay tuned for more info :)
4月3號16分鐘和Black VA和Black VA及另一支來自比利時的兩人樂隊JVK一起在VA演出。先來看看16分鐘的演出吧
我們主唱之前寫的一首歌,糾結先生Mr Twist
圓和Creep 我彈圓的solo的最後一個音,吉他斷弦了,當時吉他出了點狀況,弦換不上去,幸好Black VA 的吉他手借給我他的Telecaster讓我能在Creep高潮時回來,雖然我覺得還好,可是還是被主唱一直念.... 哈哈
XXRR aka Faceless Crowd 熙熙攘攘
北京北京, 一個奇怪的城市,一個充滿矛盾的地方,一個超過兩千萬人的聚集地。這首歌送給你
最後比利時的JVK樂團
他們這次來北京一方面演出,另外就是推廣主唱所設計的9弦琴。後來我也試彈了一下。 。 。看來我還是彈普通吉他就好了哈哈:)蠻有意思的設計,另外他們用Sampling pad 和loopstation 的想法也不錯。
希望你們看的有意思!
另外4月14號16分鐘會參加向槍砲玫瑰樂隊致敬專場我們會用16分鐘的方式重新詮釋三首槍與玫瑰的經典和我們的原創作品, 我覺得我們改編的都蠻有意思的:)跟原版相比很有我們自己的味道呢到時候再和大家分享
Thanks for reading
Till next time
Monday, April 9, 2012
吉他教學- 人聲和吉他More about Phrasing
我記得看個一個Gibson網站上面的廣告“Lyrics, wasted space between solos (在吉他solo前後的歌詞是浪費的存在)” 當然這是一個開玩笑的廣告用語:)
事實上,吉他可以在人聲裡發現許多值得學的地方呢。
還記得我在【吉他教學-音樂的抑揚頓挫Phrasing】和大家分享過的Jeff Beck 版本“Drowning in my own tears”那時候我非常的被Jeff的獨特Phrasing手法吸引,在我扒下他的版本後,我就開始思考既然很多時候Jeff彈的是歌曲的旋律,也就是人聲,我為什麼不去聽聽原作Ray Charles唱的版本呢?於是我就坐下來,邊看這歌詞邊聽,去更了解這首作品。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思考後, 我的感想就是,Jeff Beck 的演奏有許多獨到的一面,但那是他對那首歌的詮釋,如果我只是學到了他的一些手法技巧,那還是他的東西。有了這層認知後,我就放下我在Jeff Beck 學過的,從新好好的,更多的是從人聲的角度去聽聽這首動人的歌曲。然後用我的方式和對這首歌的理解,去把旋律彈出來。當然我還是會用在Jeff上學到的某些手法,可是這一次,我覺得我是在用我的方式去使用那些技巧去表現我想要的感覺。我也一直相信,我們在吉他上學到的所有技巧,都是為了在彈奏的當下能更好的表達自己。
直到現在,在歌曲中,只要有人聲能打動我,我都會好好的坐下來用吉他去模仿歌聲裡細微的東西。吉他的表情當然很豐富,而其實人的聲音的細節有很多值得我們去感受。而我自己慢慢體會到,現在一段充滿感覺的旋律往往比“吉他獨奏”更能吸引到我。
如果你對上面感興趣的話,試試看,拿起你的樂器,讓它唱出一段你自己的旋律吧:)
Just my 2 cents
Thanks for reading
Till next time
事實上,吉他可以在人聲裡發現許多值得學的地方呢。
還記得我在【吉他教學-音樂的抑揚頓挫Phrasing】和大家分享過的Jeff Beck 版本“Drowning in my own tears”那時候我非常的被Jeff的獨特Phrasing手法吸引,在我扒下他的版本後,我就開始思考既然很多時候Jeff彈的是歌曲的旋律,也就是人聲,我為什麼不去聽聽原作Ray Charles唱的版本呢?於是我就坐下來,邊看這歌詞邊聽,去更了解這首作品。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思考後, 我的感想就是,Jeff Beck 的演奏有許多獨到的一面,但那是他對那首歌的詮釋,如果我只是學到了他的一些手法技巧,那還是他的東西。有了這層認知後,我就放下我在Jeff Beck 學過的,從新好好的,更多的是從人聲的角度去聽聽這首動人的歌曲。然後用我的方式和對這首歌的理解,去把旋律彈出來。當然我還是會用在Jeff上學到的某些手法,可是這一次,我覺得我是在用我的方式去使用那些技巧去表現我想要的感覺。我也一直相信,我們在吉他上學到的所有技巧,都是為了在彈奏的當下能更好的表達自己。
直到現在,在歌曲中,只要有人聲能打動我,我都會好好的坐下來用吉他去模仿歌聲裡細微的東西。吉他的表情當然很豐富,而其實人的聲音的細節有很多值得我們去感受。而我自己慢慢體會到,現在一段充滿感覺的旋律往往比“吉他獨奏”更能吸引到我。
如果你對上面感興趣的話,試試看,拿起你的樂器,讓它唱出一段你自己的旋律吧:)
Just my 2 cents
Thanks for reading
Till next time
Subscribe to:
Posts (Atom)